內容來自sina新聞

賈康淡化限購不是救市

  在多種因素作用下,3月份以來國內主要城市房價指標降溫,樓市正在步入調整期。一時間眾說紛紜,有不少人在大談中國樓市中的"拐點"和房價的"大跳水"、"崩盤式"全面回落。但這種認識似過於極端化和過於悲觀。有必要區分市場分化(有升有降)和大勢拐點(長期曲線掉頭向下)的不同,以及房價的階段性回調盤整與全面崩盤的不同。我認為目前的情況都是屬於前者。

  最基本的認識框架應是:中國的城鎮化目前實際上剛完成不到40%,而國際經驗表明,要到70%左右的高位才會轉入一個低平發展新階段的狀態。這決定瞭我國城市中心區域房價長期性的上漲趨勢,即城鎮建成區房汽車借款利息怎麼算價在相當長時期內總體上還會表現為一條上揚曲線的大模樣。

  正常的市場是要允許價格波動的,應該體現出一定的市場風險。而我國樓市前些年的表現似乎是個單邊市,結果大傢實際上誰也不覺得有風險,很多力量都肆無忌憚地在裡面炒作,而現在出現市場分化,正好是一個矯正的契機。

  現在我國政府決策層對於房地產領域顯然已經有新的優化調控思路。一方面以建3600萬套保障房為代表的基本保障房建設正在三令五申中推進。這樣一來,低收入階層、收入夾心層人群"住有所居"的需求就將會獲得有效供給而托舉起來。另外一方面在商品房領域,不再屢屢表態、頻頻出手,而是給出市場自身調整空間。

  應當強調,在市場出現分化後,地方政府應該相機抉擇把原來不得已而為之的限購等"權宜之計"行政手段和措施趁此機會淡出、收斂下來,讓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權宜之計退出歷史舞臺。當然,這是一個需因地制宜漸進掌握的過程。

  調控不是說可以不存在,而是說我們現在不必刻意針對房價去強調"調控"這兩個字。從長計議,真正有意義的事是:一方面由各地相機抉擇淡化行政限購措施--這不是所謂的政府"救市"、"挺市",而是政府回歸市場軌上其應秉持的調控理性;另一方面積極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

  解決好樓市和房價問題,根本性思路與策略應是政府和市場各司其職。我們目前在宏觀調控層面應說正在實行"雙軌統籌"框架,一個是保障軌,一個是市場軌。也就是說,商品房的房價高與低,與使低端群體解決"住有所居"問題沒有直接關系。

  在肯定政府保底的同時,令人遺憾的是,前些年在高舉"調控"大旗階段上本應抓住不放的長效制度機制建設,特別是我國改革中的"攻堅克難"事項--房產稅改革,至今的進展很不理想。

  總之一句話,當前在推進全面改革和順應資源配置中使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視角下,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以經濟手段置換行政"調控",力求提高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度,應是樓市分化之後政府和各方互動中抓住契機順應客觀規律的重要抉擇。

新聞來源http://wh.house.sina.com.cn/news/2014-07-22/07514309286.shtml

信貸台中大里信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honyba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